“两会”热议中医药发展
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,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。2016年全国“两会”即将迎来闭幕,而在“两会”拉开序幕之际,中医早已经成为代表、委员们讨论的热点话题。
吴以岭委员:发挥中医药优势 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
焦家良委员:中医中药聚焦发力 轻装前行
张伯礼代表:中医药振兴迎来大好时机
胡瑞峰代表:中医药立法体现民族医药特点
国务院印发《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(2016—2030年)》表示,中医药将在中国获得大力扶持,未来每个县将建立中医院,到2020年中药产值达到医药工业产值的30%以上。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的出台更是给中医药发展注入了“强心剂”,业内称,到2020年,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的目标将不再遥远。
我国的医疗体制模式是中西医并存,中西医并重。所以,在我国看病时,病人常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:看中医好还是看西医好?这是一个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,也是一个在医学界和民间都存在广泛争议的话题。下面我们也来讨论讨论这个问题。
说到中医与西医的不同,很多人都知道西医治标、中医治本。什么是标、什么是本呢?人为本,病为标;局部是标,整体是本。中医治病考虑的是病人身体的全部以及与其相关的整体环境,而西医治病则专注于发病的那个或那些组织器官。因此,西医是治疗人得的病,中医是治疗得病的人。
之所以产生这种差异,就是因为中医与西医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所致。中医的思维方式是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,它的基本理论是整体观念、辨证论治、“不治已病治未病”的预防为主的思想;而西医的思维方式是机械唯物主义,它的基本理论是解剖学。
中医注重宏观上的把握,即便注意细节也是为了见微知著,从细微处找到与宏观的联系;而西医注重对微观的研究,把人体作为一个机械的物体不断细分,从器官到组织到细胞,现在已经到了分子水平。
中医注重形与神的统一,形是器官组织.神是功能和精神,两者相互依存、相互关联,一健俱健,一损俱损,治疗上要两者并重,形神并调;西医强调组织器官的重要性,形态上无异即无病,所以治疗上调形不调神。这就导致西医往往对形态上无异常的疾病无从下手。
西医注重病名的诊断,很少区分同一个疾病的不同特点;相反,中医治病讲究个体差异,认为不同的人患相同的病治疗方法和用药可能是不一样的,即所谓“同病异治”;西医却通常不太考虑病人的体质、秉性、生活环境等的差异,只要一样的病一般就会用相同的药,强调规范化、标准化、可重复性。
中医由于注重整体的调整,所以见效不会很迅速,但是一旦见效就会比较彻底地祛除疾病,而且副作用较少;而西医由于主要着眼于病灶,所以治疗比较直接,见效也就较快,但往往不彻底,而且副作用也会比较多。
已故名老中医任应秋先生曾经对“病”的概念作了一个详细的说明:
“西医所称的病,大多数是取决于病原体,或者就某种特殊病变的病灶而命名,或者就生理上的某种特殊变化而命名。总之,西医的病名,必取决于物理诊断和实验诊断,是比较具体的。”
“中医的病,或与病因的性质而命名,或与突出的症状而命名,或从病机的所在而命名,虽然比较抽象,但它却往往能从整体观出发,局限性比较少。”(引自《任应秋论医集》第108页)。
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,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扩大,中医药在养生保健、慢性病治疗、激素减停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,这是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山西省脑瘫康复医院院长郭新志表示,中医药在新时期同样也面临挑战,“继承保护与挖掘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工作十分重要”。
艾艾贴品牌以传承和弘扬艾文化为己任,将古老的传统艾灸养生疗法进行革新,以“传承、弘扬、实用美”作为理念信条,以实用和日常美学作为准则,外包装设计时尚又不失文化气息,梅花形产品造型设计,饱含匠心,将功能与养生美学巧妙结合。
艾艾贴,针对古法艾灸进行个性化定制,搭配柔和化生产,提高艾灸品质、创建艾艾贴时代品牌,2016年“两会”对中医药的关注和热议,更使业界认为中医药潜力巨大,艾艾贴事业前途不可限量。
欢迎加微信咨询